最近有市民向媒体反映,自家小区的门禁卡竟然可以在市场上随意被复制!
随后,记者收集了多个小区的多种门禁卡进行试验,发现只要短短十来秒钟,几乎所有的卡都能被成功复制。经营此类业务的商家还声称:任何IC卡、ID卡,包括公交卡、宾馆房卡,他们都能复制。
门禁卡内的信息是怎样被破解的?记者请教了专业人员。
一家电子公司的研密部经理说:通常所说的IC卡,是所有带芯片卡的统称,它又可以分为ID卡、M1卡、CPU卡。这三种卡中,ID卡最简单,卡内只有一个“物理号”,这种卡最为常见;M1卡称为“逻辑存储卡”,卡内比ID卡多了一个缠绕的线圈,有很小的存储空间,可以存储有限的信息并进行加密,一些公交卡、宾馆房卡都属于M1卡;CPU卡是目前最复杂的IC卡,卡内是一个单独的系统,我们目前使用的银行卡、身份证等都属于这一卡种。
目前使用的门禁卡,ID卡最容易被复制,原因是一些空白卡的生产商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。国家标准要求正规厂家生产的每一张ID卡都必须写入唯一的物理号,不能重复。但一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白卡根本就没有写入物理号,进入市场后,商家就可以随时“复制”写入。
M1卡虽然可以加密,但其实早在2008年就被宣布可以被破解。虽然M1卡可以对存储信息进行加密,但复制过程并不需要解密,两张卡之间复制信息,就像电脑之间用U盘拷贝资料一样,读取和写入都无需破解,复制的卡一样可以使用。
假如真的如此,公安部门或是工商部门对复制卡行业有没有监管?
目前警方仅要求开锁和配钥匙的从业人员在公安部门备案,接受警方监管,但复制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,还没有被纳入监管。
目前工商部门对这一行业还不好界定,“可以将其界定为开锁范畴,也可以界定为电子产品销售服务范畴”,而且现在很多复制卡业务都是以“附带经营”的形式存在,都可以默认在上述两种范畴内,取得营业执照。
我们的安全该怎样保障?怎样提高门禁卡的安全性?
一家电子公司的研密部经理建议:应保管好自己的卡,不要轻易外借,但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更高性能的CPU卡。物业可以对门禁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,费用并不高,也可以有效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程度。